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因各种原因所致储存铁缺乏造成自身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贫血。衰老红细胞及食物中的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铁摄入量不足、铁吸收不良、铁丢失过多、铁利用及转运障碍。
(1)婴幼儿、孕妇、哺乳期、育龄女性、青少年需铁量增加、偏食者如饮食摄入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萎缩性胃炎等胃酸缺乏者、胃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小肠黏膜病变及肠道功能紊乱等易导致铁吸收障碍,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慢性失血、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可丢失体内铁剂,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一般贫血表现:口唇黏膜苍白、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疲倦、恶心、厌食、心悸气短等
组织缺铁表现:皮肤干燥、无光泽,指甲脆薄易裂、反甲或“匙状甲”,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特殊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损、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
只有亚铁离子(Fe2+)才能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而我们生活中的铁大多以三价铁(Fe3+)存在,胃酸可以将三价铁转化为亚铁离子,因此胃酸缺乏者易影响铁的吸收;
吸收入血液的铁离子需在转铁蛋白的作用下进入红细胞中合成血红蛋白,因此在怀疑为缺铁性贫血时,除了查血清铁、血常规,还需查转铁蛋白饱和度。
缺铁后并不是马上发生贫血,通常经历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贫血期3个阶段才出现贫血症状,因此缺铁性贫血重在预防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为前提,补充铁剂是治疗的重点。
补充铁剂分为口服补铁剂及注射铁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剂,注射铁剂有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急于纠正贫血、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者等。
对铁剂过敏者禁用,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不能使用。
宜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服药期间大便可能变黑,为正常现象。
牛奶、浓茶、咖啡抑制铁吸收;维生素C、稀盐酸、果糖、氨基酸促进铁吸收。
乳类、谷类、植物性食物含铁少;动物肉类、肝脏、动物血、蛋黄、海带、黑木耳等含铁丰富。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是否影响药效,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头孢地尼、甲基多巴、恩他卡朋等与铁剂需间隔2-3小时服用;考来烯胺可降低铁剂疗效,需间隔4小时。
|